当前位置:首页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在六十年代有较大发展的一种光学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测量气态原子对电磁辐射吸收而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的研究起源于对太阳光的观测。1802年渥拉斯通发现太阳光谱中存在许多黑线,以后弗兰霍夫详细研究了这些现象,但未阐明原因。因此,这些黑线也称弗兰霍夫线。1860年柯尔希霍夫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发射光谱自吸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基态的原子蒸气对于同种原子发射的电磁波的具有吸收作用,联系到弗兰霍夫线的位置恰好相当于某些化学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的位置,从而说明这些黑线是由于大气层中的蒸气组分吸收了太阳辐射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所造成的。1955年瓦尔什(Walsh)正式提出原吸理论,1959年沃夫(Wolf)发明非火焰法(石墨炉),1965年威尔茨提出N2O-C2H4焰,70年代出现背景扣除技术。

原子光谱是由于其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跃迁而产生的。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时,根据能量的不同,其价电子会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上。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同时由于其不稳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并以光波的形式辐射出同样的能量。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简称共振线);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共振吸收线(亦称共振线)。根据△E=hυ可知,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则核外电子从基态受激发而跃迁到其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同,同样,再跃迁回基态时所发射的光波频率即元素的共振线也就不同,所以,这种共振线就是所谓的元素的特征谱线。加之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直接跃迁最易发生,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元素来说,共振线就是元素的灵敏线。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优点:①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灵敏度为μg/ml~ng/ml;非火焰的绝对灵敏度在10-10~10-14g 之间。② 准确性高,重现性好,<0.5%。③ 用途广。④ 样品量少(火焰法20~300μl;石墨炉5~100μl ,固体0.05~30mg)。⑤ 选择性好。

文章标签: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评论收藏分享

购买、咨询(仪器设备提交仪器设备信息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相关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心阴极灯的维护与保养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元素灯大多数是空心阴极灯,它是易损件,一般使用寿命为数百小时
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故障剖析与对策
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系统、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放大系统、数据处理系
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WFX-130B是我司研制生产的一款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也是BCEIA金奖仪器,全新富氧火

发表我的评论